News Center
从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看诊断和治疗的关系及由此而想到的
  • 发布时间 :2020-12-23 15:52:59
  • 浏览量: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这是2020年关于”疼痛“的最新定义,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几个字,但其涵盖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需要反复学习才能理解,根本不是我们平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先诊断后治疗”是医疗相关行为的普遍原则,疼痛类疾病和症状的诊疗亦如此。

腰疼,是临床及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症状,但目前人们对于腰疼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有点“囊中羞涩,捉襟见肘”的感觉。这是因为导致出现腰痛的机制十分复杂,存在许多的可能。 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是导致出现腰痛症状原因之一,临床上通常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单纯凭借患者的主诉或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无法绝对给出正确诊断,当通过阻断特定的小关节内侧支,疼痛可以到暂时缓解,方可确定诊断。一旦诊断确立,我们可以借助射频技术对于腰小关节背内侧支实施热凝毁损可以获得稳定的远期疗效。

最近,国际脊柱介入学会标准委员会专家通过目前发表的数据对于腰椎小关节背内侧支热射频毁损治疗的有效性,不同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以术后六个月数据为统计指标,发现采用单次小关节内侧支阻滞术疼痛缓解达50%,采用“垂直置针技术”进行射频治疗的患者中,有26%的人疼痛缓解至少50%;通过两次比较性小关节内侧支阻滞术疼痛缓解达50%,采用“平行置针技术”进行射频治疗的患者中,有49%的人缓解了50%的疼痛。如果将诊断筛选标准定为,两次诊断性小关节背内侧支阻滞均可以获得100%疼痛缓解,并平行放置射频电极,能够让56%的患者在六个月内实现了100%的疼痛缓解。

从上述结果可以简单看出,好的疗效果有赖于严格的诊断。严格把控诊断标准,使用标准的治疗才能让更多的患者获得满意疗效,而相对随意的诊断或较低的诊断标准,只能带来较低的疗效甚至没有效果。

由上面的结论想到的:

从2006年成立以来,东澳专科从本专业出发,努力做好大众科普,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医患达成一定的共识才能真正相互理解,提升最终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我们的网站(www.ttzl.cn、www.sypain.com)以及优酷之类的平台进行科普推广。现在又增加自媒体平台以及类似微信之类的社交平台,让我们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沟通上更加便利。同时,国家大力推广互联网经济,提倡“互联网+”模式,让人们对于传统的也是最根本的疾病诊疗形式有些淡忘或者忽略了,出现了类似网上购物一般的诊疗行为。许多患者朋友在微信、电话中希望医生仅凭他们提供的只言片语、或者网络传输的检查图片,就让医生给他们做出诊断,甚至提出治疗意见,这怎么可能呢?这种方式甚至有些荒唐,是对医疗行为不负责任的方式。在以前的科普文章中我们强调“病是需要看的”,在工作中反复传递“淌鼻涕并不一定是因为感冒”,这些都旨在强调”看病“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是一个包含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等等一系列医疗活动。从上面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下,用最好的技术标准操作也不一定就能够让所有的患者都获得满意的疗效,怎么能想象通过网络的简单交流就能够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呢?

我们不反对通过网络平台的医患交流互动,对某些疾病进行简单的咨询,导诊,对某些常见、多发的疾病进行治疗指导,但这绝对替代不了”看病“这一个专业的活动。患者朋友多半有图方便等想法,想让医生在网上就把他们的病给看了,甚至给治了,但作为专业的医务工作者,绝不能把患者当成是一台网路上的终端,通过远程调控,就可以把病给治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淌鼻涕不一定都是因为感冒,病还是需要看的!
(缩略图取自Bogduk教授的SIS培训材料)